做梦逮金蝉是什么意思(女人梦见在树上捉金蝉)

文 | 王桂娟

1986年8月,结婚前夕,我从街头高中调往叩官中学。

这一来,待了整整十三年。在这里,结婚,生子,教书,成长;在这里,品味人生的纯真味道。

01

1986年的8月,叩官中学分来了三名王姓女教师,一时间,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,去食堂打饭,老师们指指点点:哪个是于老师的未婚妻?那个是张老师的未婚妻?哪个是还名花无主的王老师?

有趣的是,伙房师傅们张冠李戴,给乱点鸳鸯谱,我们得知后,笑声飞扬。

十月一假期前两天(9月29号),我们结婚了,婚礼就在学校举行,校长是证婚人,老师们就是宾客,一间单职工宿舍就是我们的新房。那个时候,一间屋的温暖,恩爱绵长。

学校工会送的结婚礼物是一个蜂窝煤炉子,这个蜂窝煤炉子一直陪伴了我们好多年,一日三餐,温暖了四季。

16位同事每人凑了两元钱,送给我们一个大匾,就是美丽的风景画,还有一把筷子几个碗。

那大匾一直挂在卧室的墙上,写着所有老师名字的红纸仿佛还在眼前闪现。

如今,大匾、筷子和碗早已不知去向,但同事间那份浓浓的情谊一直在心中荡漾……

结婚第二天早饭后,我们俩就拿起备课簿,走进了教室,走上了讲台。

随之而来的,是学生那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。

喜糖分下去,笑容羞答答,但心醉了,课上的更加生动了……

教高三文班毕业班和高一一班理科班的我,怀孕期间,克服了孕期的种种不适,坚持上课,快到预产期了,依旧腆着大肚子,站在讲台上。

(八四级文科班师生合影)

要生孩子了,肚子疼的特别厉害,深夜里,老公搀扶着我,手里挎着盛着小孩衣服的小包袱,走几步一停、走几步蹲下,从学校去医院的路,其实仅有500米,第一次感觉是那么的漫长。

我在医院顺利产下女儿。第二天下午,王玉秀老师抱着宝宝,其他同事帮忙拉着大板车,把我从叩官医院拉回了家。

上学校门口爬那个坡时她们拉车、抱孩子走路时的气喘吁吁,至今难以忘怀。

拉扯孩子的过程中,老师们更是互相关照,彼此温暖。

叩官中学这个大家庭,在我们生活的银河里,犹如一颗明亮的星星。人生路上,我们从来没有感到孤单。

02

备课、上课、批改作业、教研活动,我们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,经常夜深了,还在忙碌着。有时为了一个教学难题,争得面红耳赤;有时做学生的心理工作,大家一齐上阵,苦口婆心。

没白没夜地工作,我们没有牢骚抱怨,而是人人乐在其中。那时没有打印机,都是自己刻蜡版,用油墨滚子印讲义,每次印完讲义,两手黑黑的,全是油墨。

(八五级3班4班合影,前第三排左三为本文作者王老师,前第四排右一为本文编者林毅)

虽然两手黑黑,但心里却很踏实,因为我们笃信:讲义里能够飞出大学生。那时冬天办公室里生炉子取暖,老师们晚上坐班。下大雪的日子,晚饭就在办公室吃,我们在炉子上烤红薯、馒头干、咸鱼,有时还烤湿乎乎的鞋垫子。

课空我们经常围坐在炉子旁边,谈天说地。周末晚上看了什么电视连续剧,讲给没有电视看的单身青年听,我们讲的津津有味,他们听的色彩飞扬。

元旦到了,首先各班举办元旦晚会,然后元旦晚上学校集体联欢。师生欢聚一堂,吹拉弹唱、小品相声,师生们多才多艺。那悠扬的歌声,那诙谐幽默的笑话,那爆发出来的哈哈大笑,是那么欢欣鼓舞,浸人心脾。

干就干得专注,玩就玩得痛快。这就是我们忙碌又充实的日子。

记得X老师说过:说定了哈,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个办公室办公,谁也不准缺席哈。

此言一出,都异口同声:必须滴,就这样定了。

但说定了的事,立过的誓言,仿佛像做梦一样,很快就成了泡影。在叩官五年后,他就调走了,先是县教育局,后又去了市教委。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。再后来,Z老师C老师也调走了。陆陆续续,好多同事各奔东西了。

虽然天各一方,但彼此的心里,永远存留着一起工作生活的一幕幕,每每想起来,心里就暖暖的。

(全体教师合影)

03

乡下的生活很艰苦,不过幸亏有个叩官大集,每月四、九开集。

那个时候,学校特别人文化管理,每位老师可以在没有课的时间,拿出两节课去集上购买生活必需品。

没有冰箱,生活必需品只能靠五天轮转的大集来维持,不赶集就真的吃不上喝不上了。再后来,只允许一节课,快去快回。

这是多么的弥足珍贵,又是多么的令人焦急万分。

没有自行车,只能一路小跑,奔跑到集上,速速买好,速速返回。

挎着个购物篮子,里面装着满满的蔬菜,经常同事帮忙提着,急匆匆往回赶。有时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,就把篮子往教学楼门口一扔,不管三七二十一,办公必须到岗,上课不能迟到。

多少年已过,赶集形成的速度、守时,已经变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,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
当年赶集时,被称呼姐姐的我们,已经成了阿姨、奶奶、姥姥。丈量过的大集,已经搬迁。

叩官大集,别来无恙?

04

学校院内西南角,有一口大井。据说70年代早期,是用辘轳与翻车相结合的工具取水,铁制的,靠人转动,哗啦哗啦的清凉水随着辘轳的转动被带出井下。

到我们那时候,就是用钩担把水桶放进井里望外取水了。简而言之,我们挑水吃。一担担水,被挑回家,倒进大水缸里,供生活所需;一担担水,担到办公室里,供办公室的日常所用。

(八六级1班师生合影)

井的周边有一块空地,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菜园,那就是我们住户的自留地。有大有小,板板正正,地垄光滑,菜地平整。

每逢周末和闲暇,各家就在菜园里忙碌,种的豆角爬满了架子,韭菜也长势喜人。

但好像没过多久,学校搞建设,菜地就被收回了,菜园好像昙花一现,就像叩官中学一样,只成了记忆海洋里的一片云海。

学校操场的北边,是一排实验、仪器、图书一体的平房,平房的南边两侧,分别有两个小平房,我们给取了个雅致的名字,叫小耳屋子。

别看耳屋子面积小,却分别是英语组和史地组的办公室,靠墙一圈摆放着很多办公桌,足够老师们使用。后来教学楼建起来,办公室搬迁,耳屋子成了记忆海洋里的一个驿站。

至今眼前还晃动着那个操场,跑早操的老师同学们,还有每年照毕业照时师生们的喜气洋洋。

这里,记载着过往;这里,写满了诗和远方。

05

夏天来了,树上的知了吱吱的叫个不停,捉知了猴的时候到了。

叩官中学关于吃知了猴的笑话,好多人依旧记忆犹新:差不多88年吧,L老师他们还是单身。晚上办公,下自习后同宿舍三个人相约去捉知了猴,回来后用煤油炉子炒了吃,犒劳犒劳。喝酒吃肴,美味可口,但那晚吃时感觉味道很大,都说味道不大对头,但又没太在意,把盘子吃的光光的。

第二天早上发现才买的机油少了,才知道把机油当了花生油,炒了知了猴吃了。仨人顿时感觉胃里天翻地覆,笑得也前仰后合。

放暑假了,我们在校园里或者村庄附近,或者捉知了猴,或者粘树上的知了,或者潮白河里拿鱼,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。

那个时候,叩官大河河水很浅,我们买了小挂网,到叩官南岭那里,撒网,然后跟着网跑,小鱼就挂在网子上,然后看着网子上鱼儿满了,就赶紧收网,把鱼拿下来,有时往下拿时,也有跑掉的鱼儿。长的大又漂亮的叫花翅,回家用醋一洗,收拾干净,锅里油一炸,美味极了。

那时,没有解不开的绳结,也没有解不开的忧愁。

06

老师乐教,学生乐学,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,金榜题名,真是逆天改命。

那个年代,学生金榜题名时,多数家长请感谢酒。学校要求老师不准去喝家长的酒,但有一种情况例外,就是如果学生考上大学,家长真心实意邀请,可以参加。

很少有家长去饭店请客,多数请到家里去,老师能够光临,对于家长是莫大的荣光。当晚在自家院子里,张灯结彩,科任老师、学生、家长共聚一堂,回忆过去,祝福未来。

酒席桌上,老师教会了学生感恩,也为学生指明了前行的道路。有的家长还包一场露天电影。在村里放影,乡里乡亲,多么荣耀。

叩官中学,人才辈出,一批批优秀学子成了祖国的栋梁。他们天南地北,不负韶华。

过大年了,那个时候兴盛喝转圈酒,团拜酒,(阅读我写的《那些年,乡镇爱喝转圈酒》)。95年有了校内网,请客方便多了,不用挨门挨户一遍遍去叫了,电话一打,大客就到。

J老师回忆说:后来我们在叩官高中大院还经历了更有趣的聚餐,年后第一次开学大会,会后各家奉献两三个菜,端到餐厅,大家排队以S 路线,享用整齐地排列在餐桌上的美味。

正如X老师所说:在叩官喝了整整5年!美好的回忆,刻在骨子里,融在血液里,成了生命的一部分,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些酒,都有故事!

07

97年,我被调到五莲教师进修学校教复读班,但家依旧在学校长达两年之久,继续见证着叩官中学的发展。

98年以前,教师想进县城学校工作很难,所以各学科积淀了一批优秀教师,敬岗爱业,高考成绩突出。

(八五级4班部分同学合影)

98年高考前一轮考试后,县教育局为激励教师,出台了高考成绩语数外全县前两名,其它科第一名,就可以无条件到县城学校工作的措施。这一年,符合这一条件的就有11位教师被调到县城学校。

后来,每年都有一批这一激励政策的受益者。小小的叩官中学为县城学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教师,现在依然有很多教师,一直奋斗在高考第一线,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年华。虽然一批批优秀教师被调走,可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岗敬业、教书育人的精神,一直激励着一批批年轻教师奋力前行。

再后来,2013年,叩官中学合并到了五莲一中。原来的校址,成为了叩官初中。

大楼已重建,校园已不再,但叩官中学,我们沉淀最好年华的学校,却永远永远鲜活在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战斗过的师生心里,朝思暮想、梦魂牵绕。

作者简介:王桂娟,山东五莲中学高级英语教师,荣获山东省十大孝星提名奖、立德树人•感动日照好教师提名奖,五莲县十佳老教师,五莲身边好人,五莲县优秀教师,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。从事高中英语教学35年,2020年1月退休后,自办公众号“杜鹃花开ing”。有多篇作品在自媒体上发表。王老师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派别,家庭生活派。 前半生教书育学生,后半生写书诲人生。

从英语老师,已转变为人生导师,每一篇家庭小文章,都是各种人生角色体悟,满满的正能量。

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
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